餐饮外卖时代:这是个机会,这也是个深渊

2017-12-02 482

   今天点什么?

    办公楼里,一堆脑袋围着手机,开始讨论着今天的午餐。

    距离12点,还有一个多钟。围绕在办公楼的餐厅们正忙得不可开交,外卖小哥们聚在街头等待即将到来的“时间赛跑”。这样的场景,每天都在上演。

    如今,“去哪儿吃”已然变成了“点什么”,外卖已成为一种常规的就餐场景。伴随而来,外卖市场飞速增长,市场规模野兽般扩张,今年前九个月的外卖收入就已高达1401亿元,占了全国餐饮总收入的5%,业内报告预测,明年占比将飙升至10%。

    外卖正以势不可挡的姿态扑面而来,增设“外卖”业务几乎成了每个餐饮老板的必然选择,他们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向前,只能跟着潮流走入外卖这个试炼场。

无可奈何,迟早总是要入坑

    站在时代的洪流中,专做客家腌面的Dollson,也只能选择顺势而为。虽然明知腌面这个品类不适合做外卖,还是硬着头皮跳下了这个坑,决定也要做外卖。

    “面类本身很难保证其品质长时间不变,做外卖就会质量问题。”Dollson告诉记者,腌面做外卖,首先要解决的是产品品质问题,历经数月时间的尝试、研究,才最终研发出了适合做外卖的新产品,并在今年7月份开展外卖这一条业务线。

    目前,该外卖业务也已上线五个月,说到做外卖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,Dollson调侃称,品类是最大的坑。

    “腌面是客家特色小吃,在广州还是个新品类,市场教育还没做好,还没被大众完全接受。”Dollson无奈道,很多消费者还没适应这种口味。

    从记者随机就身边朋友所做的一个小调查结果显示,13个人中有5人从未听说过腌面(占比39%),1人听说过但从未吃过,而吃过腌面的6人中仅2人认为好吃,吃过腌面却没表态好吃的4个人中有2人表示不太习惯腌面特具的“猪油味”。

    由此可见,腌面在广州地区的普识率和消费者接受度都还很低,需要一定时间和精力去培育消费者饮食习惯。这对于要走量的外卖业务而言,无疑是道大难关。


平台政策变了却不知会,我们一脸懵逼

    相对Dollson而言,小陈(化名)算是名外卖老兵了。早在2014年外卖行业井喷待发之际,小陈就毅然辞职创业,创立了自己的外卖寿司品牌,正式迈入外卖这个行业,如今入行已有3个年头。

    时至今日,小陈所创品牌的销量在广州各大外卖平台位居前列,单门店季度销量近百万。可以说,小陈做外卖是做得非常好的。那么,对外卖各种规则,他也应是无比熟稔、得心应手。事实却并非如此。

    “外卖平台经常变换对商家的政策,因平台政策改动,我们商家也要频繁改动销售策略,内耗很大。”小陈袒露,平台政策变动十分频繁并且大多不被知会,是他做外卖3年多来最大的痛点。

    虽然这些政策变动看似细微不足以道,但是却可能会给商户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。  小陈称,自己曾因饿了么的某次变动而损失了几十万元。

    去年下半年,饿了么进行了一次小调整,将满减与折扣活动规则由原来的“自动选择最优方案”变成“同时满足条件时,只能享受折扣”。“变动后,我们的菜品价格相较于之前变贵了。”小陈举例道,譬如消费者点一份50元的寿司套餐,它享有5折折扣,同时它也满足“满50减29”满减活动条件,按折扣优惠方式算需付25元,而满减则只需付21元,按原来活动政策,平台会为消费者选择最优方案即21元,而变动后,消费者却要付25元,价格贵了4元,上浮了20%。

    价格变贵了,购买的人就少了。变动后,小陈旗下各大寿司店的销售业绩出现了明显下滑现象,小陈估算,自己因此至少损失了几十万元。

    小陈是在收到客户投诉反馈后,才知道饿了么做了调整  ,而那个时候距离规则变动已经过了半个月,损失早已铸就。

不堪重负,无奈关闭了外卖业务

    前两个故事主角都是颇有实力的品牌,第三个故事的主角只是家无名小店。“老板,来一碗云吞!”下班回家,寒冬夜里,一碗热呼呼的云吞再好不过,几口下去,心肝脾胃都暖和起来。云吞店很小,只有四种桌子,我是当时店里的五个食客之一。坐在我跟前的老板娘,姜大娘,正扬起一张白胖笑脸。在她短暂的闲隙间,我们嗑了几句。

    “晚上没外卖了?”

    “没有,我儿子不在,只老两口在,没人送。”

    “不是有专门配送的?”

    “涨价了,太贵了,现在我们都自己送。”

    她向我无奈笑道,这是没办法的事,自家单价都很低(几元到十几元不等),利润空间本来就非常小,后来平台对商家上调配送价格,自家的利润完全被挤压掉,所以只能选择自己来送。

    同样也是因为单价低利润小,姜大娘家的小店也几乎不参与各种折扣满减活动,因为这样就只能亏,但是,不做活动又总是给排在很后面,没有订单。某知名外卖平台数据显示,该家店月售单数仅65单,平均下来每日仅有2单。

    几天后,老两口把小店从外卖平台上关闭了。

    ▲摄影:David Alan Harvey

    结语 

    无论是Dollson、小陈还是姜大娘,在外卖江湖中,他们都不过是沧海一粟、百万众之一,他们各有各有的无奈与苦痛。

    Dollson,明知腌面不可为而为之,因为逆势者亡顺势者昌。

    小陈,被平台方频繁的单方无告知式政策变动搞得苦不堪言,甚至因此遭受损失,也只能打掉牙齿和血吞。姜大娘,店小单价低利润薄,无力负担平台、配送等叠加的高额成本,只能关闭外卖业务。

    但他们并不是特例,实际上,几乎每个外卖老板们心里都有难以言说之痛。有商户抱怨送得太慢 :我们总希望能让顾客吃到热呼的,可平台的外卖送的慢,到顾客手里基本都是冷的了。

    有商户痛斥平台太狠 :我们是要每单抽取20%佣金和1%服务费的,加起来就21%了,卖出100元只能得79元,扣除人工成本、外送费、满减打折费等等,一天又白干了,甚至还亏了。有商户郁闷自己躺着也中枪  :外卖小哥忙,路上耽搁了,怪我们,给个差评;外卖小哥态度不好也要怪我们,又是个差评;我们真的很无辜。


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