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造牛肉价格四年降了 96%,但还要 3.7 万元一斤

2017-06-11 572

   时间回到 2013 年夏天,伦敦西区的美食活动上:英国名厨 Richard McGeown 烹饪了一份汉堡,并交给两位志愿者试吃。他不是在研发新菜,而是在参与测试:汉堡里那块完全在实验室内、利用动物细胞培养出的“牛肉饼”,吃起来跟真的牛肉饼到底有什么区别。

    造出这块肉的科学家、荷兰 Maastricht 大学教授 Mark Post 当时告诉媒体说:他的实验室花了三个月时间,用肌肉干细胞培养出了 20000 条细小的肌肉纤维,揉在一起才做出了这样的肉饼。所以,每磅这样的人造肉饼,造价实际超过 100 万美元。

    Mark Post 的人造肉技术,后来变成了创业公司 Mosa Meats 的业务。2015 年这位科学家还称,他有信心在未来几年里,将当年那块肉饼的造价压缩到 10 美元左右。但另一家人造肉公司         Memphis Meats 今年培育的鸡肉产品,造价仍高达 5400 - 8200 美元一斤(37000 - 55500 人民币一斤),没法量产。

人造牛肉价格四年降了 96%,但还要 3.7 万元一斤

    因为人造肉技术的核心,是相当昂贵的胎牛血清(Fetal Bovine Serum)培养基。按照创业公司 Modern Meadow 的说法,为了产出一磅肉,他们花在血清上的成本就在 75 美元以上。即使四年来人造肉的成本已经下降了近 96%,但如果没法在胎牛血清培养这一点上有所突破,想将其价格压缩到跟普通肉一样的水平,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。

    不过,这些年美国的有机超市和高级餐厅里,也已经有些同样长得像肉、吃起来也像肉的汉堡肉饼出售了。这些是所谓的“植物肉”产品,在营养成分和口感上跟真肉接近,烹调时甚至还能流点“血丝”出来,造价也便宜。

人造牛肉价格四年降了 96%,但还要 3.7 万元一斤

    在打通了销售渠道之后,“植物肉”领域的两个代表品牌 Beyond Meat 和 Impossible Foods,很快也都成了明星公司。今年 3 月,Impossible Foods 还成了行业内第一个宣布能够大规模量产的公司。他们规划中的工厂如果开足马力,每月可产出 100 万磅(约合 45.4 万公斤)的人造肉。

    按照肉牛的平均产肉率计算,这相当于处理完一个两千多头牛的农场,每月。相比还被困在实验室里的人造肉,这无疑是解决市场需求的更好选择。

所以,这几年做人造食品的初创公司,只要能拿出吃得过去的产品,并且在前期的市场推广上做得还不错,都会受到投资机构的追捧。

人造牛肉价格四年降了 96%,但还要 3.7 万元一斤

    目前,Beyond Meat 的持股方里有美国最大的肉类供应商 Tyson Foods,和谷物供应商通用磨坊;Impossible Foods 则累计融资超过 2 亿美元,Google Ventures、红杉资本、以及比尔盖茨的基金都曾参与投资。而最热衷这块的,要数李嘉诚的基金,此前名声大噪的植物蛋黄酱品牌 Hampton Creek 也是他们投资的。

    但先前,Hampton Creek 也曾被媒体曝出让经销商回购产品、以造成火爆销售场面的事——员工用公款买回来之后大多直接丢进了垃圾箱。对于新鲜食物品牌的谨慎、以及价格偏高,仍是制约消费者主动购买人造食物的主要原因。

    尤其是在美国,肉、蛋、奶制品的价格都已经很便宜了,为什么还要多花钱?

    而那些销售植物肉和实验室人造肉的初创公司,会乐于告诉你:像美国、英国等发达国家,肉类的价格之所以比蔬菜还便宜那么多,就在于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,将大量的成本转嫁给了外部环境。如果选择“伦理正确”的散养牛、走地鸡,成本一样也会大幅上涨,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还会更大。所以,为什么不试试更健康环保的替代品呢?

人造牛肉价格四年降了 96%,但还要 3.7 万元一斤

    至于最后到底有多少消费者,会因为这样的推广方式,最终完全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,实在是很难说。调查机构 Gallup 此前的预测显示,美国肉类替代品的市场规模会在 2020 年增长到 10 亿美元;而同期,美国仅牛肉消费的市场规模大致就有 3540 亿美元。

    要想真正从实验室和概念里走出来,成为人人接受(而且无负担就能买得起)的产品,人造肉的生产者们应该还得花上更长的时间。




猜你喜欢